服务热线 : 13716596599 北京东方帝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奥运一瞥:由运动员饮食想到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力

时间:2017-11-23   / 浏览量:385

里约奥运会各项赛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,从运动员的食谱中几乎看不到猪肉的影子,当然近年来有许多声音都在唱衰中国的猪肉消费能力。我们比起尚不能解决温饱的时候的确算是有肉吃了,并且对大鱼大肉的也的确不那么稀罕了。但是我国肉类消费的平均水平仍处于增长期。

       里约奥运会各项赛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,中国的奥运健儿们在前方不断传来捷报。奥运会的任何趣闻都会成为我们普通民众议论的焦点,比如游泳选手傅园慧接受采访时夸张的表情,让她实实在在的做了一次网红。也因此看到了各大媒体发出的声音“为人民点赞”。确实如此,有更多的民众变得理智起来,变得不那么的“唯金论”,变得愿意享受于竞技体育中。这都是国民素质成长的表现。

奥运一瞥:由运动员饮食想到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力

      当然在此之中小编也发现的一点有趣的事,在备战奥运会的中国男篮合同是备战亚洲12强赛的中国男足,教练组都对运动员的饮食提出要求。保障专家组专家冯美云表示,自己的任务就是教球员们如何吃好三餐。冯美云揭秘了队员三餐的必备菜品,主食方面,根据训练量的大小来调整,诀窍就是“粗细搭配”:训练量大就要多吃大米白面,训练负荷小时就要增加粗粮杂粮的比例;蔬菜方面,要求队员多选择西兰花、大白菜、菠菜、青椒;蛋白质方面,要求队员多吃优质蛋白,特别是虾和鸡蛋。冯美云透露,现在早餐,大多数队员都能吃下两个鸡蛋,“这批国家队队员很好学。他们希望通过合理膳食来延长运动寿命。”冯美云说。
 
       从运动员的食谱中几乎看不到猪肉的影子,当然近年来有许多声音都在唱衰中国的猪肉消费能力。我们比起尚不能解决温饱的时候的确算是有肉吃了,并且对大鱼大肉的也的确不那么稀罕了。但是我国肉类消费的平均水平仍处于增长期。奥运一瞥:由运动员饮食想到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力

        中国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经济成长,已经使食物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同时也引起食物结构的变化,其表现出的***特征就是畜产品消费增加。

       1.中国肉类消费正处在稳步增长阶段  

       197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17公斤,2003年达到33公斤,年均增长速度为2.8%;同期,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2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4.5%。由此可见,当收入处于相对低水平时,为解决温饱问题,消费以粮食为主;当收入跨越了这一阶段后,谷物、薯类所减少的份额由畜产品替代,畜产品消费上升;第三阶段则是畜产品消费稳定、停滞或减少。而目前,中国的食物消费进入了阶段,即以畜产品为主的食物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时期。


       2.居民户外肉类消费比例会逐渐扩大  

       我国大城市职工午饭多在机关食堂用餐,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不同于欧美一日三餐都吃肉,肉类消费一般分布在午、晚正餐。据统计资料显示,31个省市区中的11个省市在外用餐消费多于在家肉类消费支出。其中浙江、广东、北京、上海4省市城市居民2002年在外用餐是在家肉类消费支出的1.36倍。有专家估计,目前大城市居民在外消费肉食占肉类消费总量的1/3,而且还在加大。


       3.收入越高的人群肉类消费越多  

       有钱人吃肉多的现实告诉我们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,中国人的肉类消费量还会有一个大的增长。在我国农村目前的发展阶段,收入越高的农民对于肉、奶、蛋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量就越多。这就说明中低收入农户,尚有部分消费需求因经济支付能力不够而得不到满足。根据调查结果来看,即使在城市,随着收入增加,猪牛羊禽肉、蛋、奶等6大类畜产品的家庭购买量也是越多。中国城乡居民肉类以及各种畜产品消费正处在成长期。
    
       4.中国人未来肉类消费的趋势  

       欧美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在70~120公斤,东方人习惯以素食为主。按国际通行的说法,人均每天消费猪牛羊肉85克比较合理,年人均31公斤。我国农民还差一半,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量还相差8公斤。因此我国肉类消费的数量还将逐年增长。
       另外,在肉的种类结构上,冷鲜肉日渐为人们所认识,因其胴体经过了解僵、成熟过程,肉质细嫩柔软、口味新鲜,并且汁液流失少,肉的营养成份得以***程度的保留。现在,冷鲜肉已逐步成为我国居民生肉消费的主流。
       由以上资料我们不难看出,我国肉类消费至少在未来十年仍处于消费增长时期。而且在肉类结构上,冷鲜肉将占肉类市场的主导地位。